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被引:21
作者
蒋国荣
何金海
王东晓
张韧
阎俊岳
姚华栋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实验室
[3]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二系
[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南海; 南海夏季风; 海气通量; 海面热收支; SS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文中利用 2 0 0 0与 2 0 0 2年二次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和同期西沙站资料 ,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 ,影响海面热收支变化的主要分量是净短波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 ,在季风爆发前后不同阶段 ,二个分量的变化有不同表现形式 ,但不论二者如何变化 ,季风爆发与活跃期 ,海面热收入减小或为净支出 ;季风爆发前及中断期间 ,海面热收入逐渐增加 ;由于大的热惯性 ,海温变化落后于海面热收支的变化 ,海温的这种滞后效应通过影响潜热通量调节海面热收支的变化 ,又反过来影响自身的变化 ,形成短期振荡过程 ,这种振荡过程与季风的活跃、中断过程相对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辐射特征分析 [J].
蒋国荣 ;
沙文钰 ;
李训强 ;
肖义国 ;
阎俊岳 ;
姚华栋 ;
李江龙 ;
吕战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1) :29-37
[2]   南海次表层水温的季节内变化 [J].
周发琇 ;
高荣珍 .
科学通报, 2001, (21) :1831-1837
[3]   1998年SCSMEX期间南海夏季风海气交换的主要特征 [J].
曲绍厚 ;
胡非 ;
李亚秋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434-446
[4]   1986~1987年El Nio期间热带西太平洋及南海海气热量交换研究 [J].
吴迪生 ;
邓文珍 ;
詹进源 ;
林晓能 ;
王祖渊 .
气象学报, 1999, (01) :122-129
[5]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 [J].
阎俊岳 .
气象学报, 1997, (02) :47-59
[6]   南海年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初探 [J].
王东晓 ;
秦曾灏 .
气象学报, 1997, (01) :34-43
[7]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通量计算分析 [J].
徐天真 ;
陈伯海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3, (S2) :99-107
[8]   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动量、感热和潜热等湍流通量的观测研究 [J].
曲绍厚 .
气象学报, 1988, (04) :452-460
[9]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何金海等主编;.气象出版社.2001,
[10]  
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丁一汇;李崇银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