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CH吸收通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田慎重
宁堂原
李增嘉
王瑜
李洪杰
仲惟磊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华北平原; 冬小麦; CH4吸收通量; 秸秆还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CH4的吸收与排放对我国准确合理的估算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和适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麦田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的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耕作处理都表现为CH4的净吸收汇。整个生育期,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耙耕≈旋耕>深松耕>免耕。CH4吸收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吸收通量白天高夜晚低。处理间比较,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论: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CH4的吸收通量较高,但此种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耕层的保护,而耙耕、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使表层土壤具有较好的保墒保肥能力,对土壤扰动小,且只比常规无秸秆还田的CH4吸收值低5.35%和6.31%,较有利于农业减排,所以从环境效益和土壤保护这两个方面来看,耙耕和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较为理想。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长期保护性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张国盛
    K Y Chan
    G D Li
    D P Heenan
    [J]. 生态学报, 2008, (06) : 2722 - 2728
  • [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简介
    刘九夫
    王国庆
    张建云
    贺瑞敏
    李岩
    章四龙
    [J]. 中国水利, 2008, (02) : 65 - 68
  • [3]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李迎春
    林而达
    甄晓林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0) : 1076 - 1080
  • [4] 影响甲烷排放量的两种细菌——产甲烷细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进展
    周叶锋
    廖晓兰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S1) : 340 - 346
  • [5]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4的吸收特征研究
    张雪松
    申双和
    李俊
    于强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2) : 181 - 188
  • [6] 有机肥对农田土壤二氧化碳和甲烷通量的影响
    董玉红
    欧阳竹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 1303 - 1307
  • [7] 翻耕对冬闲农田CH4和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初探
    万运帆
    林而达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03) : 8 - 10
  • [8]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深度森林土壤氧化CH4研究
    梁战备
    史奕
    王琛瑞
    岳进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 (01) : 71 - 77
  • [9] 内蒙古草甸草原CH4和N2O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异
    王艳芬
    马秀枝
    纪宝明
    杜睿
    陈佐忠
    王庚辰
    王跃思
    万小伟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6) : 792 - 796
  • [10] 温度对土壤氧化大气CH4的影响
    丁维新
    蔡祖聪
    [J]. 生态学杂志, 2003, (03) : 54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