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P448:岩溶生态系统全球对比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章程
袁道先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IGCP448; 岩溶生态系统对比; 地质与生态系统; 地下岩溶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述了IGCP448项目"全球岩溶地质及有关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执行四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新认识有:(1)岩溶地区的植被,常常是涵养水分,增加含水层的贮水能力,改善水文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但在澳大利亚南部岩溶区广泛分布的桉树,则以其强烈的蒸发作用,而被用于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土壤盐碱化;(2)在北方(Boreal)或温带湿润气候生态区,地下岩溶系统则被用于排除沼泽地区过多积水,偏碱性的碳酸盐岩也有利于中和酸性环境,凡是岩溶发育的地方,都成了主要农业基地;(3)通过洞穴探险发现一类完全不同于靠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的生物群——化学自养微生物(甲烷菌);(4)中国西南典型岩溶区的研究表明,表层土壤微生物可以加速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并揭示了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是产生碳酸酐酶(CA)的两个重要供给源。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微生物碳酸酐酶对石灰岩的溶蚀驱动作用研究 [J].
余龙江 ;
吴云 ;
李为 ;
曾宪东 ;
付春华 .
中国岩溶, 2004, (03) :59-62
[2]   不同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及其细菌碳酸酐酶的活性分析及生态意义 [J].
李为 ;
余龙江 ;
袁道先 ;
吴云 .
生态学报, 2004, (03) :438-443
[3]   岩溶地区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生态问题 [J].
袁道先 .
南方自然资源, 2003, (01)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