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可操作性”在法律思维中的标签化蔓延——从司法角度反思法律的可操作性

被引:20
作者
陈金钊
机构
[1]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关键词
可操作性; 法律方法; 法律思维; 法律解释; 法律疏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的可操作性诉求,对近些年的立法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的情况下,"可操作性"已经用于对立法质量的评判。现在,这一观念有向司法领域蔓延的趋势。该命题所表达的单向、简单的思维倾向,很容易产生对法律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从而会影响到司法的品质。虽然我们还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资料证明"法律可操作性"的标签化程度及其危害有多深,但是,从学理上先进行定性分析还是有必要的。用"可操作性"作为原则和标准,对立法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是法律的可操作性诉求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把现有的"法律的可操作性"的思维倾向,用于处理司法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适度警惕。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借鉴香港经验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 [J].
雷斌 .
人大研究, 2010, (08) :33-37
[2]   论立法的可操作性评估 [J].
汪全胜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2 (04) :102-108
[3]   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问题探讨 [J].
李高协 .
人大研究, 2007, (10) :33-36
[4]   欧美保障科学数据共享法制探究 [J].
刘可静 .
科技与法律, 2006, (03) :1-6
[6]   论法律中的不可操作性 [J].
王洪 .
比较法研究, 1994, (01) :13-23
[7]  
本体论:语言学方法论背后的关注[N]. 潘文国.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 (015)
[8]  
反异化是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思路[N]. 杨鹏飞.社会科学报. 2011 (001)
[9]  
主流意识形态的危机与调适性变革[N]. 陈明明.社会科学报. 2011 (003)
[10]  
地方立法实证研究[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崔卓兰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