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5
作者
彭克强 [1 ]
胡星城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整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 [财政收入、支出];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1201 ; 020204 ;
摘要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若分别开展旨在提升各自支农能力的财政改革与金融改革,则均难以走出支农困境。在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比较优势整合观下,超越财政支农或金融支农的单一视角,探索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同时增强各自支农能力的可行路径,可初步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的分析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能力的实证研究 [J].
彭克强 ;
陈池波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1) :54-59
[2]   政府定位与农村信用社改革 [J].
张雪春 .
金融研究, 2006, (06) :109-116
[3]   农村民间金融的合作化问题研究 [J].
张乐柱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4) :10-14+79
[4]   县乡财政困难及其对财政支农能力的影响 [J].
姜长云 .
经济研究参考, 2004, (74) :25-35
[5]   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 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 [J].
廉桂萍 .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11) :51-53+80
[6]   我国现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J].
张悦玲 ;
张晓光 .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10) :54-57
[7]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 张维迎著, 2004
[8]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卢现祥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