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陕北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11
作者
张晓
高海清
郭东敏
卜耀军
机构
[1] 榆林学院
关键词
AHP法; 退耕还林; 可持续发展; 评价;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5.042
中图分类号
S721 [造林计划与实施];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试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的评价中。选取了适宜的20个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子,对影响退耕还林(草)可持续性的生态、经济、人口和政策管理系统的4个一级指标,20项因子进行指标权重确定。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最大,接近50%;经济发展指标次之,接近30%,说明生态效益是影响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为经济效益因素。这与陕北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正好相符,从而为陕北后退耕时期规划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D].高海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0
[2]   层次分析法在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的应用 [J].
王珠娜 ;
史玉虎 ;
潘磊 ;
陈磊夫 ;
高新涛 .
湖北林业科技, 2007, (03) :1-4
[3]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宋富强 ;
杨改河 ;
冯永忠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3) :169-174
[4]   层次分析法在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J].
孙霞 ;
文启凯 ;
尹林克 ;
孟林 ;
白根本 ;
王雷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06) :72-75
[5]   退耕还林(草)的含义与实施基础的研究 [J].
支玲 ;
刘俊昌 ;
华春 .
世界林业研究, 2002, (06) :69-75
[6]   退耕还林与可持续经营 [J].
费世民 ;
王鹏 .
四川林业科技, 2001, (01) :6-10
[7]   层次分析法在防火树种选择中的应用 [J].
郑德祥 ;
陈平留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443-446
[8]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宋富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06
[9]  
退耕还林(草)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余波.四川农业大学.2004, 01
[10]  
社会指标体系.[M].朱庆芳;吴寒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