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象”的“表现”思维向度

被引:3
作者
邓国军
机构
[1]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意象; 表现; 思维向度;
D O 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10.02.003
中图分类号
I01 [文艺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6 ;
摘要
蒋寅先生认为,以往学界所讨论的"意象"实际上应该叫"物象",而"意境"是一个完整自足的呼唤性的文本,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个不含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本文认为:"意象"是最小的表意单位、"境"、"意境"是更大的表意单位,蒋先生忽略了中国"象"思维是"表现"性的而不是"再现"性的这一重要内容。本文拟从"意象"的"表现"思维向度来探索"意象"的特质。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也论中国诗学的“意象”与“意境”说——兼与蒋寅先生商榷 [J].
韩经太 ;
陶文鹏 .
文学评论, 2003, (02) :101-111
[2]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J].
蒋寅 .
文学评论, 2002, (03) :69-75
[3]  
意象探源.[M].汪裕雄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4]  
中国美学史大纲.[M].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  
美学散步.[M].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