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机理探讨
被引:8
作者:
赫英臣
[1
]
龚斌
[2
]
郝爱民
[3
]
李楠
[2
]
机构:
[1] 河北工程大学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避免;
沉陷坑;
水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全陷法采煤;
D O 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07.05.018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对煤矿建设项目和发展规划项目做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对重点煤矿的现场调查,揭示了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内在形成机理:开采引起地表沉陷是主导因素;地下水位埋深浅,潜水含水层下伏的隔水层稳定,只变形而不破裂是客观条件;地下水变成地表水,从而改变水的存在形式,致使水体极易遭受强烈的污染则是根本原因。针对地下水的保护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办法:加强矿区的环境管理、及时回填采煤沉陷坑,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上述措施如与煤矿建设项目同时实施,则煤矿区的地下水安全、环境保护都会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2
+2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