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连续4代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53
作者
赵广泰
刘贤德
王志勇
蔡明夷
姚翠鸾
机构
[1]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黄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选育群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利用1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大黄鱼"官井洋优快01"品系F1到F44个选育世代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值渐次下降,F1到F413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638下降到0.524,平均等位基因数从5.462下降到4.308,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779下降到0.532,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1.356下降为1.092。F1与其后各代遗传相似系数逐渐减小(从0.7194到0.5813),遗传距离逐渐增加,而相邻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逐步升高,遗传分化指数(FST)渐次变小(F1~F2为0.0619,F2~F3为0.0511,F3~F4则为0.0475)。随着选育的进行,微卫星位点LYC0002和LYC0054等位基因频率有规律地发生变化,推测其可能与选育性状存在遗传上的相关。结果表明,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部分不利基因遭到淘汰,选育群体的遗传基础逐步得到纯化,基因型逐渐趋向纯合、稳定,经进一步的选育可望获得较稳定的品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The number of alleles that can be maintained in a finite population. Kimura M,Crow JF. Genetics . 1964
[2]  
A global protocol for determining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domestic livestock breeds. BARKER JSF. Proceedings of the5th world congress on genetics applied to livestock production . 1994
[3]  
Evolution and the Genetics of Populations, Volume 4: Variability Within and Among Natural Populations. Wright S. . 1978
[4]  
Estimation of average heterozygosity and genetic distance from a small number of individuals. Masatoshi Nei. Genetics . 1978
[5]   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4个近缘遗传型罗非鱼的遗传差异的RAPD、SSR比较分析 [J].
李思发 ;
陈林 ;
蔡完其 .
水产学报, 2008, (05) :657-664
[6]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过程中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J].
颉晓勇 ;
李思发 ;
蔡完其 .
水产学报, 2007, (03) :385-390
[7]   草鱼连续两代的雌核发育群体及湘江流域群体基因组DNA的微卫星比较分析(英文) [J].
郑康 ;
林凯东 ;
刘正华 ;
罗琛 .
遗传学报, 2007, (04) :321-330
[8]   不同家系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J].
林利民 ;
王秋荣 ;
王志勇 ;
张雅芝 ;
刘家富 ;
谢芳靖 .
中国水产科学, 2006, (02) :286-291
[9]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微卫星分析 [J].
张天时 ;
王清印 ;
刘萍 ;
李健 ;
孔杰 .
海洋与湖沼, 2005, (01) :72-80
[10]   闽东大黄鱼养殖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J].
王小平 .
福建水产, 2000, (02)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