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对4种不同槭树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机制

被引:49
作者
张风娟
金幼菊
陈华君
武晓颖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寄主选择; 挥发物; 光肩星天牛; 行为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3.3 [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用动态顶空采集法、TCT-GC-MS分析鉴定了复叶槭、五角枫、华北五角枫、挪威槭等4种槭树科植物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化学指纹图谱明显不同。“Y”型嗅觉行为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不同: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为五角枫,均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华北五角枫对光肩星天牛有引诱作用,但未达到显著程度,挪威槭对光肩星天牛既无引诱作用又无驱避作用。数据分析发现,五角枫、华北五角枫和挪威槭较复叶槭引诱作用差的原因可能与五角枫、华北五角枫中含有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组分罗勒烯和反-2-己烯醇、挪威槭中含有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组分(E)-1-戊烯-3-醇、反-2-己烯醇和trans-香叶基丙酮有关;在4种植物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的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性顺序相同,而烷烃类和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性顺序相反;复叶槭咬食程度轻的原因可能与其叶表面具有较少的表皮毛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70 / 8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不同寄主植物对山楂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J].
李定旭 ;
侯月利 ;
沈佐锐 .
生态学报, 2005, (07) :1562-1568
[2]   光肩星天牛对损伤后复叶槭植株的行为反应 [J].
李继泉 ;
樊慧 ;
金幼菊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5) :42-46
[3]   杨树单宁与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与光肩星天牛危害之间关系的研究 [J].
李会平 ;
王志刚 ;
杨敏生 ;
张彦广 ;
黄大庄 ;
张世红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1) :36-39
[4]   光肩星天牛取食后复叶槭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J].
李继泉 ;
樊慧 ;
金幼菊 ;
陈华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174-178
[5]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J].
李建光 ;
金幼菊 ;
骆有庆 ;
沈应柏 ;
陈华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169-173
[6]   杨树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与树皮厚度的关系 [J].
温俊宝 ;
叶刚 ;
李镇宇 ;
何美长 .
河北林果研究, 1998, (02) :40-44
[7]   杨树形态特征、组织结构与天牛危害的关系 [J].
杨雪彦 ;
周嘉熹 ;
燕新华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2, (03) :34-43
[8]  
Olfactory Responses to Aphid and Host Plant Volatile Releases: (E)-β-Farnesene an Effective Kairomone for the Predator Adalia bipunctata[J] . Frédéric Francis,Georges Lognay,Eric Haubruge.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 2004 (4)
[9]  
Significance of Wood Terpenoids in the Resistance of Scots Pine Provenances Against the Old House Borer, Hylotrupes bajulus, and Brown-Rot Fungus, Coniophora puteana[J] . A.-M. Nerg,J. Heijari,U. Noldt,H. Viitanen,M. Vuorinen,P. Kainulainen,J. K. Holopainen.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 2004 (1)
[10]  
Olfactory Reactions of the Twelve-Spotted Lady Beetle, Coleomegilla maculata and the Green Lacewing, Chrysoperla carnea to Semiochemicals Released from Their Prey and Host Plant: Electroantennogram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J] . Junwei Zhu,Allard A. Cossé,John J. Obrycki,Kyung Saeng Boo,Thomas C. Baker.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 199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