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世代稳定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4
作者
周黎军
敖光辉
肖祎
吴先军
李仕贵
机构
[1]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宜宾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温江,四川内江,四川温江,四川温江,四川温江
关键词
水稻; 早世代稳定性; 稳定株系; 体细胞减数分裂;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5.05.003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具有早世代稳定特性的水稻(早稳)和常规品种作为主体亲本,进行了早稳×早稳、早稳×常规品种、常规品种×常规品种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结果显示,在早稳×早稳组合和早稳×常规品种的一些组合中分别以不同频率出现早世代稳定株系,常规品种之间的杂交组合后代没有出现早世代稳定株系。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是早世代稳定水稻亲本所特有的,早世代稳定株系出现频率与杂交组合双亲有密切关系;早世代稳定性状既不是质量性状也不是数量性状,既不是隐性基因控制也不是显性基因控制。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可以通过杂交传递到F1单株,并以F2群体中的株系为传递的基本单位。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与相应F1单株农艺性状一致。另一方面,同一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中,既有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稳定株系,又有按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分离株系存在。初步推断水稻早世代稳定亲本中存在特有的控制因子,在杂种合子细胞分裂启动时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开关基因,关闭有丝分裂,启动了减数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产生纯合胚,形成了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F2株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J].
李云峰 ;
罗洪发 ;
杨正林 ;
钟秉强 ;
何光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6) :25-28
[2]   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研究进展 [J].
谢兆辉 ;
吴先军 ;
王彬 ;
牟春红 ;
汪旭东 ;
周开达 .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04) :31-33
[3]   从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鉴定一个水稻三倍体×二倍体F2群体的遗传稳定性 [J].
吴先军 ;
汪旭东 ;
周开达 ;
朱立煌 .
植物学报, 1999, (10) :44-48
[4]   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选择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J].
谢国生 ;
马平福 ;
祝虹 ;
蔡得田 .
杂交水稻, 1998, (05) :6-8
[5]   水稻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及其机理研究 [J].
陈建三 ;
陈义昌 ;
申丽 .
中国农学通报, 1997, (06) :19-20
[6]   水稻84-15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兼论无融合生殖问题 [J].
时光春 ;
倪丕冲 ;
宋家祥 ;
母锡金 ;
梁铁兵 .
作物学报, 1996, (06) :657-660+771
[7]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的遗传特性及其固定杂种优势研究探讨 [J].
陈建三,尹林,曹婉君,薛领 .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05) :22-28
[8]   高频率无融合生殖水稻的研究 [J].
蔡得田 ;
马平福 ;
关和新 ;
姚家琳 ;
王灶安 ;
祝虹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3) :223-227
[9]  
水稻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闵绍楷等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