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南铅锌银矿集区深部构造与成矿作用

被引:22
作者
燕长海
刘国印
邓军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3]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4] 郑州
[5] 北京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深部构造; 成矿作用; 豫西南矿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豫西南地区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找矿前景巨大。本文中利用重力、航磁和深部地球物理剖面资料,解析研究区三维岩石圈结构,揭示深部构造特征,进而探讨深部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莫霍面顶面形态基本上呈东高西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增大。壳—幔结构的不均一性制约着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矿集区位于幔向斜内,其地壳增厚处、莫霍面的梯度变化处或变形部位成矿强度大。幔背斜与幔向斜之间过渡带有走向超壳型深大断裂(如栾川断裂和朱阳关断裂),其与次级断裂的交汇处,岩浆、变质与成矿作用十分强烈,深部通道为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较好的成矿条件,因此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河南马超营—独树一带银铅锌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J].
燕长海 ;
刘国印 ;
宋锋 ;
张正伟 .
中国地质, 2002, (03) :305-310
[2]   矿床地质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深部构造与成矿作用 [J].
沈远超 ;
邹为雷 ;
曾庆栋 ;
刘铁兵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2) :81-86
[3]   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 [J].
邓晋福 ;
莫宣学 ;
罗照华 ;
赵海玲 ;
赵国春 ;
曹永清 ;
于学政 .
地学前缘, 1999, (02) :66-77
[4]   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动力学——以胶东金矿集中区为例 [J].
邓军 ;
翟裕生 ;
杨立强 ;
肖荣阁 ;
孙忠实 .
地学前缘, 1999, (02) :122-130
[5]   关于矿床学研究前景的探讨 [J].
翟裕生 .
矿床地质, 1999, (02) :50-56
[6]   东秦岭造山带莫霍面展布与碰撞造山带深部过程的关系 [J].
何建坤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S1) :64-69+670
[7]   从地球物理场特征谈河南地质构造 [J].
郭奇斌 .
河南地质, 1992, (04) :264-272
[8]   从重磁成果探讨我省深部构造及成矿作用 [J].
张乃昌 ;
阎景汉 ;
刘新年 .
河南地质, 1986, (01) :16-22
[9]  
深部构造作用与成矿.[M].裴荣富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
[10]  
河南华北地台南缘前寒武纪—早寒武世地质和成矿.[M].关保德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