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岩相学特征和变质演化过程

被引:18
作者
李天福 [1 ]
杨经绥 [1 ]
李兆丽 [1 ]
徐向珍 [1 ]
任玉峰 [1 ]
王汝成 [2 ]
张文兰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榴辉岩; 岩相学; 变质演化;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多榴辉岩出露于拉萨地块的石英片岩中,主要由较为基性的金红石榴辉岩和较为酸性的石英榴辉岩组成。榴辉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岩石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有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钠长石及绿泥石。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生长环带结构,变斑晶和基质石榴子石主要落入C类榴辉岩区,少数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石榴子石落入B类榴辉岩区;单斜辉石主要为绿辉石,少数Ⅰ世代和Ⅲ世代为普通辉石;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根据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获得的温压范围为630~777℃和2.58~2.70GPa,峰期变质条件接近于石英-柯石英转变线。榴辉岩的原岩经历了从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到高绿片岩相的变质过程,这反映了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俯冲进变质作用和随后的折返退变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10 / 132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 [J].
杨经绥 ;
许志琴 ;
耿全如 ;
李兆丽 ;
徐向珍 ;
李天福 ;
任玉峰 ;
李化启 ;
蔡志慧 ;
梁凤华 ;
陈松永 .
地质学报, 2006, (12) :1783-1792
[2]   CCSD超高压变质岩绿辉石中的石英出溶体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J].
梁金龙 ;
孙晓明 ;
徐莉 ;
翟伟 ;
汤倩 ;
梁业恒 .
地质学报, 2006, (12) :1908-1914
[3]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李才 ;
翟庆国 ;
董永胜 ;
黄小鹏 .
科学通报 , 2006, (01) :70-74
[4]   阿尔金发现超高压(>3.8GPa)石榴二辉橄榄岩 [J].
刘良 ;
孙勇 ;
车自成 ;
罗金海 ;
陈丹玲 ;
王焰 ;
张安达 ;
陈亮 ;
肖培喜 ;
王永合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09) :657-662
[5]   阿尔金榴辉岩中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 [J].
张建新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孟繁聪 ;
宋述光 ;
李海兵 ;
史仁灯 .
科学通报, 2002, (03) :231-234
[6]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J].
杨经绥 ;
宋述光 ;
许志琴 ;
吴才来 ;
史仁灯 ;
张建新 ;
李海兵 ;
万渝生 ;
刘焰 ;
邱海峻 ;
刘福来 ;
Shigenori Maruyama .
地质学报, 2001, (02) :175-179
[7]   我国西部柴北缘地区发现榴辉岩 [J].
杨经绥 ;
许志琴 ;
李海兵 ;
吴才来 ;
崔军文 ;
张建新 ;
陈文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14) :1544-1549
[8]   阿尔金山西段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J].
刘良 ;
车自成 ;
罗金海 ;
王焰 ;
高章鉴 .
科学通报, 1996, (16) :1485-1488
[9]  
中法喜马拉雅考察成果[M]. 地质出版社 , 李光岑,(法)麦尔西叶(J.L.Mercier)主编, 1984
[10]  
The onset of India–Asia continental collision: Early, steep subduction required by the timing of UHP metamorphism in the western Himalaya[J] . Mary L. Leech,S. Singh,A.K. Jain,Simon L. Klemperer,R.M. Manickavasagam.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