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广西旅游区划

被引:6
作者
韦福巍
黄荣娟
机构
[1] 河池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旅游区划; 旅游业; 广西;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295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引入因子分析法,围绕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两大因素,选取了2010年广西统计年鉴中反映旅游业发展水平的11个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广西14个地级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并结合各地级城市GDP的排名情况,验证广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旅游区划的定位决策。广西旅游区划的因子分析显示:以桂林市为"旅游龙头"的提法不全面;以南宁、桂林、梧州、北海为四大"旅游集散地"的提法中,梧州不符合实际;"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提法中,"红水河流域"不符合实际;"两条旅游发展带、七大旅游发展区"的划分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基于"旅游业-GDP"维度的广西旅游区划分析显示,14个地级城市可以分为4类:旅游业和GDP均发展较好的城市,包括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和百色市;旅游业发展较好而经济较落后的城市,包括河池市和北海市;旅游业和GDP发展均较为落后的城市,包括贺州市、防城港市、崇左市、来宾市和钦州市;旅游业发展较落后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包括贵港市、梧州市和玉林市。桂林市和南宁市作为广西旅游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应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形成"南北旅游双引擎",旨在引领和带动全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而GDP与旅游业存在正向关系的广西旅游区划应该是有重点、分层次地合理布局才能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670 / 6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旅游区划研究综述 [J].
陈慧敏 .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 17 (11) :208-209+214
[2]   山西人文旅游区划研究 [J].
高小华 .
甘肃农业, 2009, (05) :36-37
[3]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 [J].
毛道云 .
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1) :191-192
[4]   宁夏旅游区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米文宝 ;
王梅兰 .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361-364
[5]   黑龙江省旅游区划及其分区开发研究 [J].
吴相利 .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9, (03) :98-103
[6]   阿勒泰地区旅游区划及开发战略 [J].
张春明 .
干旱区地理, 1999, (01) :20-26
[7]  
内蒙古草原旅游区划研究. 王亚男. 内蒙古师范大学 . 2007
[8]   青海藏区佛教寺院与旅游区划 [J].
马灿 ;
张雷 .
黑龙江史志, 2008, (02) :33-34
[9]   对深圳旅游区划与布局规划的研究 [J].
舒惠芳 .
特区经济, 2007, (03) :198-199
[10]   山东省旅游区划研究 [J].
韩笑 .
枣庄学院学报, 2006, (03)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