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沙入黄的机理及过程探讨

被引:7
作者
张金良
机构
[1]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下垫面; 水力侵蚀; 重力侵蚀; 侵蚀产沙; 输沙量;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3 [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降雨变化的影响,入黄泥沙量减少明显,潼关水文站实测年输沙量由1919—1960年的平均15.9亿t减少至2000—2015年的平均2.5亿t,减幅为84%。入黄泥沙的变化受到各方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由于研究采用的资料和方法不同,因此研究成果差别较大,对引起入黄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及未来变化趋势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分析了流域主要产沙区的侵蚀产沙主要机理和泥沙入黄过程,提出泥沙入黄是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与河道水流输沙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防治水土流失的"三道防线",从拦减黄土高原入黄泥沙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出发,探讨了当前各项水保措施的作用,估算出的来沙水平与《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的正常降雨条件下未来水平年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基本相当。为满足黄河长治久安的需求,降低工程泥沙设计风险,工程设计来沙量应考虑一定富余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17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 [J].
胡春宏 .
水力发电学报, 2016, 35 (10) :1-11
[2]   黄河中游淤地坝工程可持续减沙途径分析 [J].
冉大川 ;
李占斌 ;
罗全华 ;
李鹏 ;
田世民 .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03) :1-5
[3]   降水—植被耦合关系及其对黄土高原侵蚀的影响 [J].
许炯心 .
地理学报, 2006, (01) :57-65
[4]   人民治理黄河7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J].
高健翎 ;
高云飞 ;
岳本江 ;
徐佳 ;
张建国 .
人民黄河, 2016, 38 (12) :20-23
[5]   黄河水沙变化及研究展望 [J].
姚文艺 ;
焦鹏 .
中国水土保持, 2016, (09) :55-63+93
[6]   未来极端降雨情景下黄河可能来沙量预测 [J].
刘晓燕 ;
党素珍 ;
张汉 .
人民黄河, 2016, 38 (10) :13-17
[7]   用水泥产量估算黄河上中游河道采砂量 [J].
徐建华 ;
高亚军 ;
李晓宇 .
人民黄河, 2016, 38 (09) :17-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