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6
作者
鲜骏仁 [1 ]
万芙蓉 [2 ]
胡庭兴 [1 ]
杨华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2] 丰都县农业局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自然恢复; 针叶林; 亚高山;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8.02.013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亚高山针叶林的恢复与重建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与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紫果云杉和桦木(Betulaspp.)混交、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和粗枝云杉(P.asperata)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分别为46、54、69、38、61、38和26,Shannon-Wienner指数(H)分别为2.42(±0.10)、2.71(±0.06)、2.93(±0.06)、2.59(±0.11)、1.83(±0.43)、1.81(±0.32)和1.75(±0.24),均优丰多样性指数(Z)分别为17.39(±1.81)22.52(±1.09)、23.76(±2.09)、18.13(±1.74)、7.05(±1.75)、6.69(±1.01)和5.26(±2.30)。②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都在不断波动,其变化趋势是"低-高-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逐渐被灌木替代,灌木又逐渐被乔木替代,到顶极时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虽然较少,但结构更完整。③在生态恢复的相邻阶段,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高、群落结构类似、共有物种也较多。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2+196 +1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边界木特征的研究 [J].
鲜骏仁 ;
胡庭兴 ;
王开运 ;
张远彬 ;
朱雪梅 ;
徐精文 .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05) :636-640
[2]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J].
吴彦 ;
刘庆 ;
何海 ;
林波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1301-1306
[3]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J].
鲜骏仁 ;
胡庭兴 ;
王开运 ;
张远彬 .
生态学杂志, 2004, (03) :6-10
[4]   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4, (02) :252-260
[5]   林分结构多样性指标研究综述 [J].
雷相东 ;
唐守正 .
林业科学, 2002, (03) :140-146
[6]   亚高山30a人工针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 [J].
吴彦 ;
刘庆 ;
陈庆恒 ;
赵常明 ;
乔永康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1, (05) :408-415
[7]   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动态研究 [J].
吴宁 .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03) :37-46
[8]   干扰对天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罗菊春,王庆锁,牟长城,王襄平 .
林业科学, 1997, (06) :498-503
[9]  
川西亚高森林群落生态系统过程.[M].王开运; 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0]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学研究.[M].刘庆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