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网络空间评价及其格局优化

被引:97
作者
张远景 [1 ,2 ]
俞滨洋 [3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3]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空间格局; 格局评价; 模拟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合理的城市生态网络空间格局对于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哈尔滨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识别研究区生态源、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基质,分析生态网络连接度强弱的空间分布情况,运用GIS技术和CA-Marcov模型对生态网络格局进行模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部生态源较外部生态源与外界联系较密切;周边地区生态源或生态节点与生态廊道连接数目较少;中北部与西南部生态廊道连接度较差,东部生态廊道连接度处于中等水平,中部个别生态廊道连接度较好;转入的大型生态用地大片集中,转入的小型生态用地零星分布。(2)优化后的生态源地在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形成集中连片态势,大型生态源地间彼此连接程度较高;大型生态源之间,以及大型生态源与小型生态源之间构成大型生态廊道,是研究区内主要生态廊道网络;研究区小型生态源之间构成小型生态廊道,是研究区内次要生态廊道网络;研究区周边及研究区中心处60%的区域为生态节点盲区,应加强生态节点盲区生态建设;新增加的大部分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水域生态源地周边,还有部分分布在绿地生态源地和风景区生态源地周边,其余少量新增加的生态用地零星分布在林地生态源地周边。研究成果为中心城区尺度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969 / 698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GIS的城市用地布局多情景模拟与方案评价——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J].
秦贤宏 ;
段学军 ;
杨剑 .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1121-1129
[2]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J].
朱强 ;
俞孔坚 ;
李迪华 .
生态学报, 2005, (09) :2406-2412
[3]   基于GIS、景观格局和网络分析法的厦门本岛生态网络规划 [J].
王海珍 ;
张利权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144-152
[4]  
基于GIS的慈溪市长河镇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生态网络优化研究[D]. 唐吕君.浙江农林大学 2014
[5]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与生态网络优化[D]. 郭慧慧.浙江农林大学 2012
[6]  
城市发展主要地区生态网络空间分析与优化——以天津“双城”地区为例[A]. 刘卉,赵树明,刘颖,闫维.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 2013
[7]  
景观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肖笃宁, 2010
[8]  
生态城市主义[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杨沛儒, 2010
[9]  
Greenway planning in Britain: recent work and future plans[J] . Tom Turner.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04 (1)
[10]  
Protecting and managing private farmland and public greenways in the urban fringe[J] . Robert L. Ryan,Juliet T. Hansel Walker.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