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诱发山地斜坡震动的地形放大效应

被引:60
作者
罗永红
王运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汶川强震; 趋坡顶效应; 地形尺寸; 耦合作用; 地形水平放大效应;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3.02.012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山地斜坡次生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布特征,对其地形放大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斜坡震害调查表明,宏观地貌单元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中高山区以大中型滑坡、崩塌为主,低山及丘陵区以山体震裂、小型崩塌为主;峡谷形态对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具有明显影响,其中"V"型峡谷发育密度高于"U"型峡谷;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坡型转折部位、凸出地形等微地貌地形放大效应明显。监测显示,不同方向水平分量地震波峰值(PHA)相差可达10余倍,研究表明:地形尺寸与地震波波长的耦合作用使得地震动水平分量放大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罗永红.成都理工大学.2011, 03
[2]   地震高位滑坡形成条件及抛射运动程式研究 [J].
王运生 ;
徐鸿彪 ;
罗永红 ;
吴俊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360-2368
[3]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4) :433-444
[4]   龙门山均衡重力异常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山脉地壳隆升的约束 [J].
李勇 ;
徐公达 ;
周荣军 ;
ALDensmore ;
MAEllis .
地质通报, 2005, (12) :1162-1168
[5]   岩石边坡地震作用近似计算方法 [J].
何蕴龙 ;
陆述远 .
岩土工程学报, 1998, (02)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