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废弃地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28
作者
麦少芝
徐颂军
梁志娇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矿山; 矿业废弃地; 环境影响; 治理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51 [矿业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矿活动所形成的废弃地具有众多极端理化性质,主要表现为物理结构不良、贫瘠、极端pH值、重金属含量过高、干旱等方面,对矿区景观、土地资源、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矿业废弃地的治理,以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相协调。主要措施有:完善矿区环境保护法规;推广清洁开采与洁净技术;加快矿业废弃地的复垦与植被修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J].
李永庚 ;
蒋高明 .
生态学报, 2004, (01) :95-100
[2]   广东大宝山矿区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治理途径探讨 [J].
林初夏 ;
龙新宪 ;
童晓立 ;
徐颂军 ;
章家恩 .
生态科学, 2003, (03) :205-208
[3]   矿业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J].
卫智军 ;
李青丰 ;
贾鲜艳 ;
杨静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4) :172-175
[4]   采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 [J].
夏汉平 ;
蔡锡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471-1477
[5]   我国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J].
耿殿明 ;
姜福兴 .
中国煤炭, 2002, (07) :21-24+4
[6]   贵州省矿山废弃地研究 [J].
赵晓鸥 ;
周丕基 .
贵州地质, 2002, (02) :112-117
[7]   豆科植物与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 [J].
张志权 ;
束文圣 ;
廖文波 ;
蓝崇钰 .
生态学杂志, 2002, (02) :47-52
[8]   矿业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 [J].
宋书巧 ;
周永章 .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 (05) :43-49
[9]   矿业废弃地复垦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J].
席嘉宾 ;
徐昊娟 ;
杨中艺 .
草原与草坪, 2001, (02) :11-14
[10]   城市污泥在矿山废弃地复垦的应用探讨 [J].
莫测辉 ;
蔡全英 ;
王江海 ;
吴启堂 .
生态学杂志, 2001, (02) :4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