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与语言结构难度

被引:44
作者
陆丙甫 [1 ]
蔡振光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2] 爱丁堡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短时记忆; 组块; 结构难度; 消极修辞;
D O I
10.13724/j.cnki.ctiw.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H04 [语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本文根据短时记忆的限度为"七左右"(7±2)以及短时记忆对"四"的敏感这两个心理学基本现象,对一些语言结构现象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解释。"七左右"代表了处理语言时大脑中能够容纳的离散块数量的最大限度,"四"代表了一个敏感点。初步分析表明,一个句子的处理过程中如果平均每时每刻要记住4个以上的离散板块,句子就会显得累赘。并且,处理者会把需要记住的离散块数量尽量控制在"四"以下,需要记住的离散块如果没有超过四,处理者会倾向采取延迟组块的策略,以避免错误组块;离散块如果超过四,处理者会倾向采取超前组块的策略,以及时减轻大脑负担。组块计算为语言单位结构难度的计量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基本起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直系成分分析法——论结构分析中确保成分完整性的问题 [J].
陆丙甫 .
中国语文, 2008, (02) :129-139+192
[2]   语句感知难度的层次分析佐证 [J].
傅思泉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125-128
[3]   汉语的七音节篇名 [J].
刘云 .
语言文字应用, 2003, (02) :122-127
[4]   论汉语“词”的多维性 [J].
冯胜利 .
当代语言学, 2001, (03) :161-174+237
[5]   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 [J].
张亚旭 ;
张厚粲 ;
舒华 .
心理学报, 2000, (01) :13-19
[6]   包装义动词及其有关句型 [J].
史有为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 (04) :107-123
[7]   主干成分分析法 [J].
陆丙甫 .
语文研究, 1981, (01) :30-39
[8]   逻辑语义及其在机译中的应用 [J].
董振东 .
情报科学, 1980, (02) :48-60
[9]  
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J]. 陆丙甫.中国语文. 1986 (02)
[10]  
汉语韵律句法探索[M]. - 学林出版社 , 吴为善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