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国家生态足迹模型

被引:11
作者
白钰 [1 ,2 ]
曾辉 [1 ,3 ]
李贵才 [1 ]
高启辉 [3 ]
魏建兵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研究中心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贸易调整; 贸易足迹; 尺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针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传统贸易调整方法中仅仅考虑生物产品和能源直接贸易而没有涵盖各类产品间接贸易所产生的贸易足迹的缺陷,分别提出了包含两类贸易足迹核算在内的生物产品贸易调整系数和能源贸易调整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国家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将该模型用于中国1986~2005年的实证研究表明,模型结果虽然没有对中国生态超载形势逐渐恶化的结论形成颠覆性影响,但却揭示了人均生态足迹具有间隔为5a左右的周期性下降现象。生物产品的贸易足迹变化趋势与我国目前面临的农业乃至粮食生产形式较为一致;能源贸易足迹变化趋势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乃至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实证研究成果还充分证明,加工产品的贸易对国家生态足迹的影响不容忽略,特别是能源贸易足迹的合理估算,可以作为国家层面全球环境责任分工的依据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827 / 48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中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
    白钰
    曾辉
    梁尧钦
    刘语凡
    詹望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05) : 555 - 560
  • [2] 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法的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白钰
    曾辉
    马强
    吴卉晶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2) : 241 - 250
  • [3] 关于生态足迹分析若干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思考
    白钰
    曾辉
    魏建兵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 493 - 500
  • [4] 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
    赵先贵
    高利峰
    马彩虹
    邹小梅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1) : 149 - 152
  • [5] 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解析
    徐中民
    程国栋
    张志强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 69 - 78
  • [6] 本国生态足迹指标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顾晓薇
    王青
    王军
    [J]. 东北大学学报, 2006, (10) : 1150 - 1153
  • [7]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区域生态足迹调整分析——以2002年江苏省经济为例
    赖力
    黄贤金
    刘伟良
    赵登辉
    [J]. 生态学报, 2006, (04) : 1285 - 1292
  • [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
    杨振
    牛叔文
    常慧丽
    刘正广
    [J]. 经济地理, 2005, (04) : 542 - 546
  • [9] 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
    龙爱华
    张志强
    苏志勇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6) : 971 - 981
  • [10]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刘宇辉
    彭希哲
    [J]. 生态学报, 2004, (10) : 2257 - 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