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研究进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为基准

被引:2
作者
吕世伦 [1 ]
任岳鹏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市民社会; 社会主义; 公平;
D O I
10.19667/j.cnki.cn23-1070/c.2011.05.010
中图分类号
D09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经历了指向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演变过程。中国当前是在经济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要建构成19世纪那种"真正的市民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社会现实均昭示着克服此种市民社会弊病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可以也必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存在市民社会领域;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是手段与目的、局部与整体、附属与主导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2,
[2]  
西方法律思想简史.[M].(爱尔兰)J.M.凯利(J.M.Kelly)著;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5]  
法哲学原理.[M].(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
[6]  
古代法.[M].(英) 梅因 (Maine;H.S.) ; 著.商务印书馆.1959,
[7]   社会国的宪法意义 [J].
龙晟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3) :47-58
[8]   葛兰西市民社会观念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意义 [J].
杨仁忠 .
理论探讨, 2010, (01) :36-39
[9]   古典市民社会理念的历史流变及其影响 [J].
李佃来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 (05) :617-623
[10]   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综述 [J].
刘振江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7, (04) :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