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卵巢对着床前胚泡的识别

被引:3
作者
陈蕙玲
宋锦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孕酮; 假孕; 子宫; 孕激素; 女生殖器; 胚泡; 卵巢; 黄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17只母兔上,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对妊娠、假孕、假孕子宫中移植胚泡以及从妊娠子宫中冲去胚泡等情况下的周边血清孕酮浓度进行了测定。比较排卵后每日浓度的变化,借以探讨卵巢黄体能否对着床前胚泡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排卵后第5天开始,妊娠兔的血孕酮水平与假孕兔就有了明显的差异,到第7天,前者血孕酮浓度增至第1天的6倍,而后者仅增3倍左右;将4天胚泡41只同步移植到5只假孕兔子宫,其中26只胚泡着床,血孕酮浓度于移植后第2天起即显著升高,以后逐日上升的趋势近似于妊娠兔所呈现的曲线类型;另从5只妊娠4天的子宫中冲去所有胚泡后,第2天孕酮上升趋势立刻减缓,曲线类型与假孕兔相似。上述结果说明:母体卵巢对已排出的卵是否受精和发育,早在排卵后第5天已能区分;对子宫里有无胚泡存在的反应也显然不同。为了观察卵龄对促黄体作用的影响,分别将2天受精卵和6天胚泡非同步地移植到子宫内膜和卵龄均相差2天的假孕4天子宫中,以了解不同卵龄卵的促黄体效应。结果显示:6天胚泡48只,移植后有24只着床,第2天血孕酮即明显上升;而40只2天受精卵,移植后没有1只着床,对孕酮的变化也未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受精卵必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促黄体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Evidence for early ovarian recognition of blastocysts in rabbits. Fuchs,A.R.and Beling,C. The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 1974
[2]  
Detection of a gonadotropin in rabbit blastocyst before implantation. Haour,F.and Saxena,B.B. Science . 1974
[3]  
CONTRACEPTION[P]. HOLTKAMP D;PETROW V.ZA716118B,1972-05-31
[4]  
Luteotrophic effect of the rabbit blastocyst,(?). Singh,M.M.and Adam,G.E. Reproduction Fertility and Development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