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模态

被引:7
作者
武术
刘秦玉
胡瑞金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热带印度洋; 热含量; 主模态; 海洋波动;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7.03.004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多种海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对应的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其第一模态对应El Nino事件成熟位相时的空间分布,即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为一冷中心,西南印度洋和赤道东太平洋为暖中心;第二模态对应着El Nino事件过渡期的空间分布,太平洋10°N附近以及赤道带为变化中心,而印度洋的变化中心主要在苏门答腊岛西部的赤道东印度洋海区。这2个模态基本刻画了ENSO循环过程中热带两大洋热含量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合成分析结果与EOF分解结果的相似性,探讨了EOF分解前两个模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发现第一模态可能主要是通过海洋波动的传播过程调整到第二模态的,而第二模态还可以作为El Nino或La Nina事件的预报因子。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El Nino事件与La Nina事件对应的热含量变化并不是反对称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65 / 3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ENSO事件中次表层海温距平在10°N附近向西传播的机理 [J].
巢纪平 ;
蔡怡 .
气象学报, 2005, (04) :3-8+159
[2]   热带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海面风与海面温度年际变化整体耦合的主模态 [J].
武术 ;
刘秦玉 ;
胡瑞金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521-526
[3]   赤道太平洋—印度洋海洋上层海温分析 [J].
蔡怡 ;
张建华 ;
于卫东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4) :60-66
[4]   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信号的传播与联系 [J].
钱维宏 ;
胡豪然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5) :579-584
[5]   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模态及其指数定义的初步研究 [J].
琚建华 ;
陈琳玲 ;
李崇银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6) :617-624
[6]   ENSO事件中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分析 [J].
于卫东 ;
乔方利 .
海洋科学进展, 2003, (04) :446-453
[7]   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对ENSO发展的影响 [J].
巢清尘 ;
巢纪平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12) :63-70
[8]   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J].
李崇银 ;
穆明权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4) :433-443
[9]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J].
穆明权 ;
李崇银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47-460
[10]   赤道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和ENSO事件 I.资料分析 [J].
吴国雄 ;
孟文 .
大气科学, 1998, (04) :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