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85年5月至6月在北京郊区中国科学院农业生态试验研究站的麦田中实测的小麦不同生长期的CO2浓度梯度、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和温度、湿度及风速梯度等量的数据,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O2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并对观测场地、仪器设备、校准方法及误差分析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从5月14日到6月15日,在1m,2m和10m处,CO2浓度振幅的日变化分别为103.4到27.5,87.5到27.3和69.8到11.5ppm;光合型和呼吸型的平均CO2浓度分别为345.3,350.6,357.5ppm和373.9,369.7,362.1ppm。在白天,CO2通量和梯度的输送方向是从大气向植被,在中午(11时到13时)输送达到负的最大值。在夜间,CO2通量和梯度输送的方向与白天相反,并且,在早晨(4时到6时)达到正的最大值。CO2通量与净辐射(Rn)、可利用能(H+LE)、光合有效辐射和动量通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