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协商治理的生成逻辑与演进机制

被引:7
作者
李姚姚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选举民主; 基层治理; 协商民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通过对全国基层协商治理实践的分析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基层治理协商存在着不同的实践形态,不同形态有明显不同的生成逻辑和演进机制。本文根据外部压力强弱和变革程度高低,将基层协商治理的生成逻辑可以分为"偶发—学习""吸纳—融合""压力—回应""冲突—倒逼"四种。同时,本文认为在推动协商演进和制度化的过程中,学习机制、实验与调试机制、应激反应机制和互惠机制等四种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大钟庄镇大米村实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情况汇报材料. 宝坻区推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 2015
[2]  
下围村“突围”[N]. 杜若原,贺林平,罗艾桦. &nbsp人民日报. 2015 (016)
[3]  
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 Lindblom,Charles 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1959
[4]   权力、观念与治理技术的接合:温岭“民主恳谈会”模式的生长机制 [J].
何俊志 .
南京社会科学 , 2010, (09) :49-56
[5]   陈奕敏:有策略的改革者 [J].
吴明华 .
决策, 2010, (08) :38-40
[6]   理念、制度和政治发展——关于温岭地方人大民主改革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讨 [J].
隋斌斌 .
人大研究, 2009, (08) :22-26
[7]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8, (06) :1-21+243
[8]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9]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J] . Paul A. Sabatier. &nbspPolicy Sciences . 1988 (2)
[10]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J] . Kathleen Thelen. &nbsp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