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机制设计

被引:6
作者
赵曦
丁如曦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资源诅咒; 资源开发; 机制设计; 内生增长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广泛存在的"资源诅咒"及其消极影响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挑战。资源利益共享不充分、开发管理混乱、保护环节薄弱、资源评估监督缺乏和社会参与程度不足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机制的主要缺陷。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重大功能定位,必须设计形成以资源利益共享机制、资源开发管理机制、资源环境保护机制、资源评估监督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为核心的自主性资源开发机制,以此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的内生增长机制,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助推摆脱"资源诅咒"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5+2 +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资源诅咒”:制度视域的解析 [J].
王必达 ;
王春晖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5) :100-108
[2]   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 [J].
邵帅 ;
齐中英 .
经济研究, 2008, (04) :147-160
[6]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蒂坦伯格, 2011
[7]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社区受益机制研究[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夏建新, 2009
[8]  
资源经济学[M]. 商务印书馆 , [美]阿兰·兰德尔, 1989
[9]  
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J] . Elissaios Papyrakis,Reyer Gerlagh.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2003 (1)
[10]  
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 . Jeffrey D. Sachs,Andrew M. Warner.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20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