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美学的主体性到后实践美学的主体间性

被引:34
作者
杨春时
机构
[1]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
关键词
实践美学; 主体性; 后实践美学; 主体间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02 [美学哲学基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主体性 ,主体性是启蒙时期的哲学、美学思潮。主体性美学不能解决审美作为自由的活动和真理的体验何以可能的问题。因此 ,现代美学必然转向主体间性。后实践美学是主体间性美学 ,它把存在不是看作主体对客体的支配 ,而是看作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的共在 ,审美则是这种主体间性的彻底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2]  
李泽厚十年集.[M].李泽厚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  
批判哲学的批判.[M].李泽厚 著.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