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的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

被引:24
作者
蒙伟光 [1 ,2 ]
张艳霞 [1 ]
袁金南 [1 ]
李春晖 [1 ]
梁巧倩 [3 ]
吴乃庚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广州中心气象台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季风槽持续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低空急流; 凝结潜热加热; 动力学响应; 位涡分离反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及位涡分离反演等方法,对华南沿海2011年7月15—18日持续暴雨过程中季风槽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暴雨发生期间季风槽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的机理及其对季风槽维持发展和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季风槽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于弱斜压性环境中,大多在槽东西两端涡度中心区发展最强。南侧盛行的西南低空急流为对流反复发生提供了对流发展的"可维持性"条件,是对流得以组织发展成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重要原因。涡度收支诊断表明,季风槽气旋性涡度生成主要由中尺度对流系统低层辐合引起。位涡分离反演结果证实,季风槽气旋性环流增强主要由与中尺度对流系统潜热加热相关的扰动位涡造成,并随着中尺度对流系统加热峰值高度升高而向上发展,是大尺度环流对中尺度对流系统潜热加热动力响应的结果。在季风槽东西两端,由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强烈且持续,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引起的气旋性涡度向上发展最为明显。其结果可引起中尺度对流系统西南一侧向北非地转风发展,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增强西风,维持低空急流的发展,为对流反复发生提供条件。这些都说明季风槽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互作用在中尺度对流系统和持续暴雨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08 / 52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华南沿海一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蒙伟光
    张艳霞
    戴光丰
    闫敬华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6) : 521 - 530
  • [2] 南海夏季风槽的年际变化和影响研究
    李崇银
    潘静
    [J]. 大气科学, 2007, (06) : 1049 - 1058
  • [3]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槽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槽的比较
    王黎娟
    何金海
    管兆勇
    [J]. 气象学报, 2006, (05) : 583 - 593
  • [4] 夏季南海季风槽与印度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之比较
    潘静
    李崇银
    [J]. 大气科学, 2006, (03) : 377 - 390
  • [5] 广东后汛期季风槽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分析
    黄忠
    张东
    林良勋
    [J]. 气象, 2005, (09) : 19 - 24
  • [6]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丁一汇
    李崇银
    何金海
    陈隆勋
    甘子钧
    钱永甫
    阎俊岳
    王东晓
    施平
    方文东
    许建平
    李立
    [J]. 气象学报, 2004, (05) : 561 - 586
  • [7] 1994年中国华南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的研究
    史学丽
    丁一汇
    [J]. 气象学报, 2000, (06) : 666 - 678
  • [8] 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其影响
    李崇银
    张利平
    [J]. 大气科学, 1999, (03) : 3 - 5
  • [9]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施能,朱乾根,吴彬贵
    [J]. 大气科学, 1996, (05) : 575 - 583
  • [10] 热带气象学[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梁必骐等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