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关键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南宁市三月三民歌节为例

被引:52
作者
田敏
陈文元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民族关键符号;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月三民歌节;
D O I
10.13727/j.cnki.53-1191/c.2019.01.004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关键符号中的节庆符号,广西南宁市以三月三民歌节为重要"推手",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领域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实现了民歌节多维度的空间拓展、多元化的面向展示、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公共文化空间下民族文化传承场域功能变迁的思考——以广西武鸣壮族歌圩为例 [J].
王云芳 ;
黎橙橙 .
贵州民族研究, 2017, 38 (02) :68-73
[3]   论广西世居民族的民族关键符号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J].
吴建冰 .
广西社会科学, 2015, (07) :23-26
[4]   “歌圩文化”:壮族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J].
龙海平 ;
侯峥 ;
封秋宁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 31 (02) :84-88
[6]  
从山地民族符号到中国关键符号——中国关键符号体系建构的人类学辨析[J]. 纳日碧力戈.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2013(00)
[7]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J].
李松 ;
王建民 ;
张跃 ;
朱凌飞 ;
马居里 ;
许雪莲 .
艺术百家, 2012, (05) :27-38+62
[8]  
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的精神价值[D]. 景俊美.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9]  
壮族歌圩调查研究[M].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梁肇佐, 2014
[10]  
文化符号域理论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郑文东,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