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聚类分析法对青海21个草地型分类的初步探讨

被引:12
作者
孙海松
机构
[1]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 
关键词
青海草地型; 聚类分析; 分类;
D O I
10.13901/j.cnki.qhwxxbzk.2003.06.003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采用欧氏距离为距离系数,以最短距离法定义两类之间的距离,对青海21个草地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取0 86水平,21个草地型可分为12类,取1 09水平可分为9类。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草地型分类,分类结果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草坪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 [J].
闫磊 ;
杨德江 .
草业科学, 2003, (05) :54-56
[2]   牧草营养成分聚类分析与评价 [J].
夏明 ;
桂荣 ;
那日苏 .
中国草地, 2000, (04) :34-38
[4]   青海高寒草地资源及其永续利用 [J].
孙海松 .
草业科学, 1998, (03) :2-4
[5]   青海天然草地分类及草地类特点 [J].
孙海松 .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1997, 14 (02) :35-38+47
[6]   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聚类分析 [J].
刘定富 .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3, (03) :170-176
[7]   贵州高原粳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 [J].
余本勋 .
种子, 1993, (02) :25-28
[8]   陕西省化龙山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J].
王开运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2, (01) :88-96
[9]   模糊图论在山西植被区划中的应用 [J].
张峰 ;
上官铁梁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1, (01) :94-100
[10]   泥炭藓植物数量分类的研究 [J].
何小兰 ;
敖志文 .
植物研究, 1989, (04) :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