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问责制60年:新制度主义视角的透视

被引:12
作者
周湘林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关键词
高校问责制; 新制度主义; 结构影响; 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中国高校问责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高校"无权"状态下内部检查式的问责阶段,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状况下逐步规范化的政府问责阶段,以政府为主、社会逐步有限参与的问责阶段。总体来看,我国高校问责制被锁定在一种低效率的路径之中,在行政模式的轨道上逐步演进。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惯性、集权管理运作模式、官本位的文化观念等是影响我国高校问责制度的深层结构;同时,在高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合作效应、适应性预期、市场不完备、利益以及信念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高校问责制度体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现象;但也有制度的微调、转换甚至剧烈变化。必须寻找我国高校问责制度变革的关键节点,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塑造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6+111 +1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J].
周光礼 ;
吴越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05) :62-75
[2]   教育中的新制度主义 [J].
海因兹迪特迈尔 ;
布莱恩罗万 ;
郑砚秋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 (01) :15-24+188
[3]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问题及对策 [J].
朱永江 .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04) :30-32
[4]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回顾与展望 [J].
康宏 .
高教探索, 2006, (04) :20-22+86
[5]   论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 [J].
刘和旺 ;
颜鹏飞 .
当代经济研究, 2005, (12) :21-24+72
[6]   学习、制度与经济绩效 [J].
C.曼特扎维诺斯 ;
C.诺斯S.沙里克 ;
闫健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03) :103-110
[7]   新制度主义路径依赖理论的发展 [J].
赵祥 .
人文杂志, 2004, (06) :54-60
[8]   历史与现实:大学为何为谁排名 [J].
刘尧 .
教育与现代化, 2004, (01) :64-69
[9]   陷入误区且步入禁区的“中国大学排名” [J].
顾海兵 .
中国高等教育, 2003, (07) :24-26
[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演变综述 [J].
范惠莹 .
高等农业教育, 2002, (01)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