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沟侵蚀特征及其产流产沙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47
作者
和继军 [1 ,2 ]
吕烨 [3 ]
宫辉力 [1 ]
蔡强国 [4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细沟侵蚀; 跌坎链; 产流产沙过程; 降雨强度;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3.04.005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不同坡度(15°、20°、25°)和降雨强度(1.5mm/min和2.0mm/min)条件下,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杨凌塿土和安塞黄绵土的坡面细沟发育过程、形态特征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塿土坡面的细沟发育规律基本一致,主要由沿坡面方向呈线状分布的跌坎链相互连通而成,表现为沟头溯源侵蚀和沟道下切侵蚀,细沟宽深比随雨强及坡度增加而变小,细沟密度则随之而增加;黄绵土的跌坎形状为长条状,细沟主要由单个跌坎发育而成,发育过程中溯源侵蚀和边壁崩塌现象更为明显,细沟的宽深比较大。相比黄绵土,塿土的产流和达到稳定径流量的速度较快,相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不同坡度间径流量的差异性较小;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塿土的含沙量变化过程较为一致,最终会趋于一个稳定值,黄绵土含沙量的变化过程较为复杂。另外,两种土壤从含沙量开始较快增加至达到最高值的时间段与其细沟形成及发育的时间段大体吻合,相比之下塿土更易发生细沟侵蚀。
引用
收藏
页码:398 / 40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红壤坡地降雨产流的数学模拟及其过程分析 [J].
左长清 ;
张国华 .
水利学报, 2012, 43 (04) :392-397
[2]   坡面产流过程及产沙临界对立地条件的响应关系 [J].
姚文艺 ;
肖培青 ;
申震洲 ;
杨春霞 .
水利学报, 2011, 42 (12) :1438-1444
[3]   苜蓿草地侵蚀产沙过程及其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研究 [J].
肖培青 ;
姚文艺 ;
申震洲 ;
杨春霞 .
水利学报, 2011, 42 (02) :232-237
[4]   细沟侵蚀影响因素和临界条件研究进展 [J].
李君兰 ;
蔡强国 ;
孙莉英 ;
陈晓安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1) :1319-1325
[5]   坡面流输沙能力与土壤可蚀性参数对细沟土壤侵蚀过程影响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 [J].
闫丽娟 ;
余新晓 ;
雷廷武 ;
张晴雯 ;
屈丽琴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192-200
[6]   陡坡面发育的细沟水动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J].
李占斌 ;
秦百顺 ;
亢伟 ;
李鹏 ;
李雯 ;
魏霞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6) :64-68
[7]   坡面细沟侵蚀的冲刷试验研究 [J].
陈力 ;
刘青泉 ;
李家春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5, (06) :761-766
[8]   WEPP模型中细沟可蚀性参数估计方法误差的理论分析 [J].
雷廷武 ;
张晴雯 ;
姚春梅 ;
闫丽娟 ;
刘汗 ;
杨超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1) :9-12
[9]   几种土壤的细沟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J].
蔡强国 ;
朱远达 ;
王石英 .
水科学进展, 2004, (01) :12-18
[10]   土壤侵蚀链内细沟浅沟切沟流动力机制研究 [J].
王文龙 ;
雷阿林 ;
李占斌 ;
唐克丽 .
水科学进展, 2003, (04) :37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