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算法”风险及其规避

被引:27
作者
赵旺来 [1 ]
闫旭蕾 [1 ]
冯璇坤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算度的人; 计算主义; 主体性价值; 人文传统; 闲暇教育学; 计算教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与生物科学技术的结合似乎将要颠覆人类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价值,教育只有在算法逻辑的操作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人被称为"可算度的人",教育也被称为"可算度的教育"。当各种现象与问题逐渐成为一种算法的时候,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教育风险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度思考,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人文价值蜕化;数据"算法"的确定性与教育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矛盾;智能技术滋生新的政治与伦理议题,人类可能陷入被边缘化的危险,等等。因此,未来的教育学应该遵循人的主体性价值取向,复兴教育的文化传统,在这个意义上打破"算法"的确定性操控,转而走向一种弱式的教育立场,以此引导人们对新的政治与道德议题展开闲暇之思。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4+112 +1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MINDS, BRAINS, AND PROGRAMS [J].
SEARLE, JR .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980, 3 (03) :417-425
[2]  
今日简史.[M].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8,
[3]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M].N.凯瑟琳·海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  
未来简史.[M].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7,
[5]  
大设计.[M].(英) 霍金; (英) 蒙洛迪诺;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6]  
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M].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华夏出版社.2005,
[7]  
礼记译注.[M].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  
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陈喜贵等译;冯俊等著;.商务印书馆.2003,
[9]  
政治学.[M].(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商务印书馆.1965,
[10]   新“卢德运动”会出现吗?——人工智能与工作/后工作世界的未来 [J].
姚建华 ;
徐偲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 42 (05)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