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33
作者
王荫华
陈清棠
张振馨
舒良
姚景莉
余慧贞
张昱
杨期东
赵伟秦
金弘敏
孔凡元
苏炳华
陈峰
机构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室,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中南大
关键词
卡巴拉汀; 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酯酶抑制剂; 临床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61 [];
学科分类号
100203 ;
摘要
目的 评价卡巴拉汀治疗中国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共有 12 4例 5 0岁以上轻中度AD患者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在 10~ 2 6分之间 ,并随机分为两组 (卡巴拉汀组和多奈哌齐组各 62例 )。治疗时间 16周。疗效评价使用MMSE量表、Blessed Roth量表和总体衰退量表 (GDS) ,在筛查和 16周末进行。用Hachinski缺血积分量表鉴别AD和血管性痴呆 (VD)。安全性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 ,每 4周 1次。结果 两组的人口统计学有可比性 (P >0 0 5 )。两组MMSE、GDS和Blessed Roth评分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1)。Blessed Roth分值自身对比发现卡巴拉汀组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P <0 0 1) ;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也发现卡巴拉汀组在社会活动能力方面稍优于多奈哌齐组 (P =0 0 5 92 )。其他量表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总的不良反应率在 12 9%~ 2 8 8%之间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药物对病人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无影响。结论 卡巴拉汀可显著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是AD治疗的理想药物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卡巴拉汀 [J].
沈一峰 ;
顾牛范 .
上海精神医学, 2000, (02) :116-118
[2]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