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中生代侵入岩Nd、Sr、Pb同位素特征及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32
作者
蔡剑辉
阎国翰
肖成东
王关玉
牟保磊
张任祜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天津华北地质勘探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北京
[5] 天津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特征; 物质来源; 侵入岩; 中生代;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集中区,它纵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海西造山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既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之一,又是我国东部北北东向延伸的地壳厚度陡变带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地质意义。本文针对研究区在中生代岩浆活动物质来源认识方面的不足,首次对太行山-大兴安岭整个构造岩浆带40余个代表性岩体的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区段(南、北太行山地区、大兴安岭中-南地区)、不同侵入期次(早、中、晚)岩石具有明显不同的Nd、Sr、Ph同位素特征,可以推断其岩浆源区性质各不相同:南太行山地区基-中性岩浆均来源于富集地幔储库;北太行山地区早期基-中性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中期中-酸性岩浆来源与下地壳关系密切;晚期富碱质中-酸性岩浆来源可能与下地壳、甚至中地壳物质有关;大兴安岭地区中-酸性岩浆来源与亏损地幔关系密切,可能源自与亏损地幔有联系的年轻的下地壳。由此表明,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地区岩石圈地幔为富集地幔,而兴蒙造山带地区岩石圈地幔则为亏损地幔。此外,根据岩石的Nd模式年龄,初步认为2543~1485Ma可能指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发生富集作用的时间,而983~540Ma则可能为大兴安岭地区地壳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40+242 +242-25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Petrogenesi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esozoic North Taihang complex: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evidence [J].
Bin Chen ;
Mingguo Zhai ;
Ji’an Shao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03, 46 (9) :941-953
[2]  
Cumulate complex xenoliths in the Early Mesozoic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J] . Ji’an Shao,Qingjun Han,Luqiao Zhang,Baolei Mu.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