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近岸海域大气颗粒物无机组分季节变化及源析

被引:21
作者
姬洪亮
赵宏
孔少飞
白志鹏
韩斌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天津近岸海域; 大气颗粒物; 无机组分; 来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6~2007年在天津近岸海域分4个季节走航采集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以及元素、离子和碳等化学组成,并应用富集因子以及特征化合物比值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天津近岸海域TSP,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94.98±3.95),(279.87±17.53),(205.50±38.13)μg/m3,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颗粒物浓度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TSP、PM10和PM2.5中总元素浓度分别为48.76,47.94,32.08μg/m3.TSP中含量最高的离子是Na+,PM10和PM2.5中含量最高的离子是Cl-.3种不同粒径中OC浓度秋、冬两季均明显高于春夏两季.Al/Fe的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春季TSP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尘,秋、冬季PM10和PM2.5主要受燃煤的影响.Cu、Zn和Pb的富集系数较高,其中Pb在冬季PM10中富集达到最高为741.3.NO3-/SO42-的变化范围为0.28~0.85,春夏季该比值较高于秋冬季,反映了该海域同时受燃煤与机动车污染的影响.OC/EC变化范围为2.13~5.58,表明该海域气溶胶中存在着大量二次有机碳。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南部四背景地区春季大气碳质气溶胶特征与来源 [J].
罗运阔 ;
陈尊裕 ;
张轶男 ;
Engling Guenter ;
张智胜 ;
桑雪芳 ;
王雪梅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11) :1543-1549
[2]   天津冬季大气中PM2.5及其主要组分的污染特征 [J].
李伟芳 ;
白志鹏 ;
魏静东 ;
刘爱霞 ;
赵玉洁 ;
金陶胜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6) :481-486
[3]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可溶性离子分布特征和来源 [J].
徐建中 ;
孙俊英 ;
秦大河 ;
任贾文 ;
王晓香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9) :1417-1424
[4]   含碳气溶胶研究进展:有机碳和元素碳 [J].
段凤魁 ;
贺克斌 ;
刘咸德 ;
董树屏 ;
杨复沫 .
环境工程学报, 2007, (08) :1-8
[5]   白令海峡及其附近海域气溶胶中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J].
李犇 ;
朱赖民 ;
张菲菲 ;
张瑜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1-9
[6]  
深圳冬、夏季大气细粒子及其二次组分的污染特征[J]. 牛彧文,何凌燕,胡敏,张静,赵云良.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6(02)
[7]   用富集因子法评价我国城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污染 [J].
姬亚芹 ;
朱坦 ;
冯银厂 ;
白志鹏 ;
刘红霞 .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94-99
[8]   1998年南极中山站海洋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判别 [J].
黄自强 ;
暨卫东 ;
杨绪林 ;
黄荣坦 ;
汤荣坤 ;
于涛 ;
张功勋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03) :59-66
[9]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成分分析 [J].
徐建中 ;
孙俊英 ;
任贾文 ;
秦大河 .
冰川冻土, 2005, (02) :205-212
[10]   渤海大气气溶胶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J].
盛立芳 ;
郭志刚 ;
高会旺 ;
张英娟 ;
陈洪涛 .
中国环境监测, 2005, (01)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