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诽谤行为是否构罪不应由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评“网络诽谤”司法解释
被引:39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晓明
机构
: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2]
苏州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来源
:
政法论坛
|
2014年
/ 32卷
/ 01期
关键词
:
司法解释;
主客观相统一;
客观归罪;
刑法价值;
刑法功能;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
030104 ;
摘要
:
"网络诽谤"司法解释颁布以来,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规定的"被点击、浏览5 000次,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即应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规定,更是成为议论的核心和焦点。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由他人或第三方的行为来决定,不符合我国刑法罪责相当、罪责自负和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犯罪构成的基本原理。应排除因"恶意"点击或转发给行为人造成"客观归罪"的情形,以解决该解释所可能造成的司法实践中的种种困惑。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刑法作为义务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栾莉, 2007
[2]
法律的概念[M]. 法律出版社 , (英) 哈特, 2006
←
1
→
共 2 条
[1]
刑法作为义务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栾莉, 2007
[2]
法律的概念[M]. 法律出版社 , (英) 哈特, 20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