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同伴干预研究

被引:15
作者
朱军礼 [1 ]
张洪波 [1 ]
吴尊友 [2 ]
郑迎军 [3 ]
许娟 [2 ]
王君 [1 ]
吴红花 [1 ]
陈琳 [1 ]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学系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行为; 接触者追踪; 干预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发起人主导和同伴驱动相结合的行为干预"方法对促进我国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和降低性伴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安徽省有同性恋酒吧的合肥、芜湖、阜阳3个城市,通过招募在MSM活动场所有影响的12名MSM作为"发起人",采用同伴网络招募MSM同伴的方法,在MSM人群中招募了218名符合研究条件的干预对象,建立12个干预活动小组。通过培训"发起人",由他们组织实施4个主题干预活动,干预活动为期1个月。通过比较干预前和干预活动结束后2个月干预对象艾滋病病毒和(或)性接触性感染(HIV/STDs)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率、近2个月的性伴数等指标,来评估干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干预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到170名MSM,随访率77.9%。170名干预对象干预前HIV/STDs知识得分为(14.71±2.59)分,干预后为(16.95±1.81)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47,P<0.01);干预后,最近2个月拥有女性性伴报告率由17.6%降低为11.2%,经配对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近3次与男性性伴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5.3%提高到干预后的65.2%(X2=9.979,P<0.01);与男性偶然性伴最近3次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43.2%提高到干预后的52.2%(X2=5.797,P<0.05);与男性固定性伴最近3次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49.1%提高到60.9%(X2=13.082,P<0.01);干预前,最近1次与男性性伴、男性偶然性伴、男性固定性伴肛交中未使用安全套的报告率分别为41.2%、35.3%和45.3%,干预后分别降低为25.3%、27.1%和31.20%,分别经配对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和P<0.01)。通过群组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干预后随访到的170名干预对象与干预前的218名干预对象的上述指标,除最近2个月有女性性伴报告率、最近3次与男性偶然性伴发生肛交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1次与男性偶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的报告率3个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干预前后变化与上述比较结果基本相似。结论 "发起人主导和同伴驱动相结合行为干预"方法,是可以被我国MSM人群接受并能促进MSM人群肛交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男男性接触者社会心理特征 [J].
郑迎军 ;
王再幸 ;
许娟 ;
赵斌 ;
张洪波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06) :59-61
[2]   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J].
汪宁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4, (05) :3-5
[3]   不利于男男性接触者AIDS预防控制的因素 [J].
张北川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06) :379-381
[4]   Emerging HIV-1 epidemic in China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J].
Choi, KH ;
Liu, H ;
Guo, YQ ;
Han, L ;
Mandel, JS ;
Rutherford, GW .
LANCET, 2003, 361 (9375) :2125-2126
[5]  
The Mpowerment Project: Community-Building with Young Gay and Bisexual Men to Prevent HIV[J] . Robert B. Hays,Gregory M. Rebchook,Susan M. Kegeles.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 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