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陇东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L .cv .“Longdong”)种子为材料 ,在室温、35℃和 35℃ +10 %的种子含水量 (SMC) 3种贮藏、接种或不接种燕麦镰刀菌 (Fusariumavenaceum (Fr.)Sacc .)的条件下 ,1年贮藏期内对各逆境处理的种子每隔 6 0d进行 1次标准发芽试验 ,2 0℃恒温、第 10d统计种子的发芽率和死亡率 ,试验结束时计测种子幼苗的长度和感病率 ;在大田条件下观测各处理种子的出苗率 ,确定催腐 (CD)与各种贮藏条件下的苜蓿种带真菌种类和检出率 .结果表明 ,随着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等逆境贮藏条件胁迫的加剧 ,苜蓿种带真菌检出率逐渐增高 ,从室温、35℃条件下的 10 %上升到CD +35℃ +10 %SMC条件下的 2 9% ;抗病性逐渐减弱 ,35℃ +10 %SMC条件下幼苗的感病率和种子死亡率显著 (P <0 .0 5 )高于室温和 35℃下的感病率和种子死亡率 ;室内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逐渐下降 ,35℃ +10 %SMC条件下的种子的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显著 (P <0 .0 5 )低于在室温和 35℃下的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 ;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35℃ +10 %SMC条件下的苗长和根长显著 (P <0 .0 5 )低于在室温和 35℃下的幼苗长度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种子真菌检出率和田间出苗率下降 ,幼苗感病率增加 .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 ,接种燕麦镰刀菌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