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合成醛固酮及CYP11B2mRNA表达

被引:9
作者
李淑梅
吴平生
郭志刚
钟世顺
张远慧
刘伊丽
赖文岩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氯沙坦; 醛固酮; 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氯沙坦 (losartan)在减缓高血压血管损害中的潜在作用及氯沙坦长期治疗是否发生组织及分子水平的“醛固酮逃逸”。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 (8只 )和对照组 (8只 )。治疗组 (氯沙坦 10mg·kg- 1 ·d- 1 )连续给药至 18周时处死。用肠系膜动脉离体灌注 ,反向高效液相 (HPLC)纯化和放免检测氯沙坦对血管局部合成醛固酮的影响 ,用RT PCR证实氯沙坦对SHR血管表达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 mRNA的作用。结果 对照组SHR血管合成血管紧张素Ⅱ为 (189 1± 15 4)pg h ,氯沙坦治疗组为 (2 19 1± 2 6 4)pg h (P <0 0 5 ) ;对照组SHR血管合成醛固酮为 (10 82 6± 133 1)pg h ,氯沙坦治疗组为 (795 7± 12 5 4)pg h(P <0 0 5 ) ;氯沙坦治疗组主动脉CYP11B2 Beta actinmRNA(0 49± 0 15 )较高血压组 (0 80± 0 0 7)明显下调 ,抑制量约达 38%(P <0 0 5 ) ;对照组SHR血管合成内皮素为 (33 3± 6 2 )pg h ,氯沙坦治疗组 (2 3 9± 3 7)pg h(P <0 0 5 )。结论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机理包括较持久地抑制血管合成醛固酮及内皮素 ,逆转血管重塑 ;虽然氯沙坦可诱导血浆及血管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增高 ,但是长时间治疗尚未出现明显的“醛固酮逃逸”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Escape” of aldosterone pro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treated with 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 . Bertram Pitt.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Therapy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