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话语与冲突性事件的网络能见度——对系列“城管冲突”事件微博讨论的分析

被引:4
作者
乔同舟 [1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2]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冲突性事件; 网络能见度; 城市管理冲突;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15.07.012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通过对12起城管冲突事件微博讨论的案例比较与文本分析发现,冲突性事件的网络能见度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但在具体事件上仍差别明显;影响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的主导因素,不再是冲突的性质和烈度,而是事件相关主体的话语策略和网络介入程度,网络大V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另外,线下抗争表演与线上话语建构的持续互动也是提升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的重要因素。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主导因素的这种变化,实则是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国家”的分化、控制网络与冲突性议题传播的机会结构 [J].
夏倩芳 ;
袁光锋 .
开放时代, 2014, (01) :190-208+8
[3]   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 [J].
韩志明 .
公共管理学报, 2012, 9 (02) :52-66+124
[4]   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联动及其政策影响:以微博为例 [J].
曾繁旭 ;
黄广生 .
开放时代, 2012, (04) :115-131
[5]   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 [J].
黄振辉 .
开放时代, 2011, (02) :71-84
[6]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J].
董海军 .
社会, 2008, (04) :34-58+223
[7]   农民工社会处境的再现:一个弱势群体的媒体投影 [J].
乔同舟 ;
李红涛 .
新闻大学 , 2005, (04) :32-37
[8]   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 [J].
潘忠党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4) :12-14
[9]  
什么在决定新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甘斯, 2009
[10]  
众声喧哗[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胡泳,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