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CCSD-MH)石榴石橄榄岩:一个经历了深俯冲作用的古生代超镁铁质侵入体

被引:5
作者
杨经绥
李天福
梁凤华
吴才来
陈松永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石榴石橄榄岩;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CCSD-MH; 苏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中的超镁铁岩主要产在603.20~683.53m深度之间。超镁铁岩的上部直接围岩为高Ti-Fe型榴辉岩;内部夹有薄层状含柯石英高镁榴辉岩和厚层状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下部直接围岩为石英榴辉岩和普通榴辉岩。超镁铁岩的主体岩性为石榴石单辉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60%~70%),石榴石(10%~25%),单斜辉石(5%~15%),斜方辉石(1%~5%)和少量金云母和钛铁矿或钛斜硅镁石组成。橄榄石Fo 79~89,其中一些以包裹体形式出现的高MgO橄榄石可能形成较早,主体橄榄石属变质重结晶阶段形成;石榴石以低CaO、高MgO和Cr2O3含量高(达3%)为特征,保留较好的进变质成分环带;单斜辉石Na2O含量达到4%~5%,分为绿辉石和普通辉石类,属变质成因,结合矿物对的温压估算,岩石已经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岩石成分研究表明,石榴石单辉橄榄岩与其顶、底板榴辉岩及其中的榴辉岩夹层有一较大的成分间断,其中MgO含量约相差10%左右,认为超镁铁岩与榴辉岩的原岩不属同一岩浆演化产物。锆石SHRIMP定年表明石榴石单辉橄榄岩原岩时代为古生代346~461Ma,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代为早中生代220~240Ma。认为CCSD主孔石榴石橄榄岩为古生代的超镁铁质侵入体,在印支期的中国南北板块俯冲折返过程中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153 / 317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石榴石单辉橄榄岩的岩石化学研究 [J].
李天福 ;
杨经绥 .
岩石学报, 2007, (12) :3116-3136
[2]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CCSD-MH)榴辉岩中发现金刚石 [J].
张仲明 ;
杨经绥 ;
戎合 ;
MAO HoKuang .
岩石学报, 2007, (12) :3201-3206
[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PP3钻孔地幔岩的尖晶石相部分熔融证据 [J].
陈世忠 ;
杨经绥 ;
张仲明 .
岩石学报, 2006, (11) :2815-2824
[4]   苏鲁芝麻坊超镁铁岩的岩石成因:大陆科学钻探卫星孔(CCSD-PP1)岩心研究 [J].
杨经绥 ;
李天福 ;
张仲明 ;
陈松永 ;
张儒媛 .
地球科学, 2006, (04) :437-456
[5]   Ultrahigh-pressure and retrograde metamorphic ages for paleozoic protolith of paragneiss in the main drill hole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CCSD-MH), SW Sulu UHP Terrane [J].
Liu Fulai ;
Xu Zhiqin ;
Xue Huaimin ;
Zhou Kaifu .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6, 80 (03) :336-348
[6]   中国大陆科学深钻主孔中FeCrNi合金球粒的发现 [J].
任玉峰 ;
方青松 ;
白文吉 ;
杨经绥 ;
戎合 ;
颜秉刚 ;
张仲明 ;
许志琴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5) :485-488
[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岗上石榴石橄榄岩岩体: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卫星孔(CCSD-PP3钻孔)初步研究[J]. 杨经绥,陈世忠,张仲明,许志琴,吴才来,刘福来,李天福,陈松永,陆永增.岩石学报. 2005(02)
[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及周边地区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超高压变质作用标志的识别 [J].
刘福来 ;
许志琴 ;
杨经绥 ;
张泽明 ;
薛怀民 ;
李天福 .
岩石学报, 2004, (01) :9-26
[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J].
张泽明 ;
许志琴 ;
刘福来 ;
游振东 ;
沈昆 ;
杨经绥 ;
李天福 ;
陈世忠 .
岩石学报, 2004, (01) :27-42
[10]   江苏东海芝麻房预先导孔(CCSD-PP1)橄榄岩及其反映的上地幔亏损和交代事件 [J].
李天福 ;
杨经绥 ;
张儒媛 .
地质学报, 2003, (04) :492-50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