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胸部小切口的应用解剖

被引:13
作者
张晓明
应勖
朱晞
袁张根
胡伟恩
李浒
毛宝根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2]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
[3]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 浙江杭州
[4] 浙江杭州
关键词
小切口; 侧胸部; 应用解剖;
D O I
10.13418/j.issn.1001-165x.2001.04.010
中图分类号
R655 [胸部外科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为侧胸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2 3例 (46侧 )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胸前外侧区内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及胸外侧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和体表定位。结果 :侧胸部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 ,胸背神经横径 :(2 .6± 0 .5 )mm ;暴露长度 (进入背阔肌前 ) :(4.7± 0 .7)cm ;均于第 4或 5肋间隙进入背阔肌 ;与其伴行的胸背动脉压径 :(3 .0± 0 .6)mm。胸长神经横径 :(2 .4± 0 .6)mm ;暴露长度 :(4.6± 0 .7)cm ;均于第 4或第 5肋间隙入前锯肌。面胸外侧动、静脉于胸小肌下缘中部第 3、4肋间隙穿出胸小肌后也暴露于此三角内 ,其压径 (2 .7± 0 .4)mm ;暴露长度 :(3 .9±0 .7)cm。结论 :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胸外侧血管在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有固定行径 ,进行侧胸部小切口时 ,应避免上述结构损伤。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1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J].
何建行 ;
杨运有 ;
韦兵 ;
陈满荫 ;
殷伟强 ;
曾仑 .
中华外科杂志, 1997, (05) :37-38
[2]   胸部切口新方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J].
李雄,王平,陈兴隆,黄丽杉,程宏忠,李洪荣,熊健,彭浩,李永武 .
云南医药, 1996, (02) :81-82
[3]   改良侧胸部切口进胸手术的临床应用 [J].
胡伟恩,李浒,高惠荣 .
临床外科杂志, 1994, (04) :174-174
[4]  
临床应用解剖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钟世镇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