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4.四倍体现象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田传远
王如才
梁英
于瑞海
王昭萍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四倍体;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正交试验;
D O I
10.16441/j.cnki.hdxb.1998.04.008
中图分类号
S968.321 [];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1996~1997年,在进行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一定数量的四倍体。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鉴别采用染色体计数法。(1)三因素四水平L16(45)正交设计。试验平行重复2次。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40.0±0.0%。太平洋牡蛎四倍体各诱导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精卵混合20min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1的海水中10min;决定四倍体产生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2)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试验平行重复3次。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9.6±4.9%。诱导太平洋牡蛎四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1的海水中15min;决定四倍体产生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诱导时机→6-DMAP浓度→诱导持续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