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26
作者:
崔进国
冯艳姣
张书田
田会琴
张戌周
陈付勇
潘秋民
机构:
[1]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放射科
来源: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闭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经腔,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6 [静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及合并肝静脉阻塞和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0岁,平均28.8岁。12例中10例为下腔静脉肝段闭塞,2例为狭窄,狭窄闭塞长度为2.0~15.5cm,平均5.6cm;并有1~3支不等肝静脉阻塞10例。对下腔静脉完全闭塞者用Brockenbrough穿刺针行闭塞段穿通术,对肝静脉完全闭塞者应用Rups-100肝穿装置行穿通术。尔后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本组10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9例行闭塞段穿通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成功,另1例因侧支循环建立较好仅做了肝静脉穿通扩张术。本组2例节段性狭窄行PTA后再发狭窄,第2次PTA时置入了内支架。本组还对4支阻塞的肝静脉实施了开通术。术后下腔静脉压由术前21.5±3.0mmHg(1mmHg=0.133kPa)降至15.1±3.1mmHg。术后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即有不同程度好转。本组随访时间1.5~26个月,平均8.5个月,未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复发。结论:(1)对节段性狭窄闭塞BCS合理的治疗方法是PTA后置入内支架,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