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玉米抗冷性鉴定Ⅱ-筛选方法和指标
被引:8
作者
:
赵玉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生理生化室
赵玉田
胡荣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生理生化室
胡荣海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生理生化室
不详
机构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生理生化室
来源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6年
/ 02期
关键词
:
抗冷性;
苗期;
灌浆期;
玉米;
不饱和脂肪酸指数;
低温处理;
冷处理;
芽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作物品种抗冷性是遗传与环境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常因时因地而异,给品种资源的抗冷性鉴定带来很大困难,以致目前国内外科学工作者还缺乏精确地鉴定玉米抗冷性的方法和指标。美国、法国、加拿大、苏联等国对玉米的抗冷性及其机理研究较多。加拿大通过发芽临界温度的筛选,将玉米种植北界推移了150公里;苏联通过6、8、10℃进行低温发芽,并根据发芽率,胚根和芽的生长速度来评定种子萌发期的抗冷性;法国育种家把幼苗“早发性”作为田间直接鉴定的控制因子。Lyons认为冷害是由于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