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四川植被的区划
被引:3
作者
:
杨钦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第一森林勘察大队
杨钦周
机构
:
[1]
四川省第一森林勘察大队
来源
:
四川林业科技
|
1980年
/ 04期
关键词
:
山地植被;
草甸;
高原;
植被类型;
地带性;
草地;
植被分区;
植被区划;
植被带;
硬叶常绿阔叶林;
D O I
:
10.16779/j.cnki.1003-5508.1980.04.008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四川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约为东径97°30’—110°10’,北纬26°02’—34°20’,面积56万9千多平方公里.根据自然地形特征,约以龙门山、二郎山、大凉山一线为界,全省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高原.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关于四川省森林土壤地理分区的初步研究
[J].
李德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林学院
李德融
;
朱鹏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林学院
朱鹏飛
.
土壤学报,
1965,
(03)
:262
-273
[2]
中国土壤区划[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编, 1959
[3]
中国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主编, 1980
[4]
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新时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8,
(02)
:140
-149
[5]
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度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荣祖
;
杨勤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1979,
(01)
:1
-11
[6]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征镒
.
云南植物研究,
1979,
(01)
:1
-20
[7]
对中国大地构造特点的一些认识并着重讨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问题
[J].
黄汲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黄汲清
.
地质学报,
1979,
(02)
:99
-111
[8]
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
[J].
叶笃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教授
叶笃正
;
张捷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教授
张捷迁
.
中国科学,
1974,
(03)
:301
-320
[9]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沉积中的孢粉组合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仁
;
宋之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宋之琛
;
周和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周和仪
.
古生物学报,
1958,
(04)
:107
-118+188-197
[10]
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
[J].
侯学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侯学煜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64,
(02)
:153
-179+270
←
1
→
共 10 条
[1]
关于四川省森林土壤地理分区的初步研究
[J].
李德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林学院
李德融
;
朱鹏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林学院
朱鹏飛
.
土壤学报,
1965,
(03)
:262
-273
[2]
中国土壤区划[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编, 1959
[3]
中国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主编, 1980
[4]
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新时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8,
(02)
:140
-149
[5]
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度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荣祖
;
杨勤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1979,
(01)
:1
-11
[6]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征镒
.
云南植物研究,
1979,
(01)
:1
-20
[7]
对中国大地构造特点的一些认识并着重讨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问题
[J].
黄汲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黄汲清
.
地质学报,
1979,
(02)
:99
-111
[8]
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
[J].
叶笃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教授
叶笃正
;
张捷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教授
张捷迁
.
中国科学,
1974,
(03)
:301
-320
[9]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沉积中的孢粉组合及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仁
;
宋之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宋之琛
;
周和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周和仪
.
古生物学报,
1958,
(04)
:107
-118+188-197
[10]
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
[J].
侯学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侯学煜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64,
(02)
:153
-179+27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