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位与肌肉运动点针刺在脑卒中患者腕手功能重建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17
作者
王东岩 [1 ]
王岩 [2 ]
杨晓东 [2 ]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针刺; 中风后遗症; 脑卒中; 表面肌电信号; 腕手功能; 肌肉运动点;
D O I
10.13460/j.issn.1005-0957.2009.05.002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在客观准确评价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不同穴位与肌肉运动点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腕手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伸肌运动点针刺(运动点1组),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运动点2组),针刺肩髃、臂臑、手三里、外关(穴位1组),针刺肩髃、臂臑、手三里、外关、尺泽、内关(穴位2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采用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可以使上肢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Bar the l ADL提高较明显。结论不同针刺部位治疗脑卒中后腕手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明确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运动针法治疗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观察 [J].
曹辰虹 ;
廉玉麟 .
针灸临床杂志, 2008, (08) :33-34+69
[2]   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功能损伤 [J].
王东岩 ;
曹东辉 ;
卫哲 ;
田冰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 (02) :139-139
[3]   针刺神经干治疗脑梗死偏瘫近期疗效观察 [J].
朱永志 ;
张艳艳 .
中医药学报, 2007, (04) :39-40
[4]   康复治疗结合电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张仲锦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10) :61-61
[5]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J].
周继曾,张存生,李力,周时伟 .
中国针灸, 1995, (03) :6-8+57
[6]   阴经透刺法为主治疗中风162例 [J].
李玉岭 ;
周宏彬 ;
刘瑞 .
上海针灸杂志, 1994, (06) :245-245
[7]  
临床实用理疗学[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金田等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