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被引:19
作者
李长青
姚萍
童文丽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产业; 所有制; 技术创新; Maluquist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鉴于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政府强调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因此研究污染密集产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基于DEA的Maluquist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对污染密集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污染密集产业可持续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①私营企业在污染密集产业中的研发总投资最多,新产品产值最大,技术创新效率较高,因此其对污染密集产业的技术创新的贡献最大;国有企业在竞争性污染密集产业中的研发投资较少、新产品产值较小,但其在垄断性污染密集产业中研发投资最多,新产品产值很大,虽然效率一般,但总体来说贡献较大。外商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介于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规模不算很大,但其研发效率远高于国内企业,因此他们的贡献不容忽视。集体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都远小于其他各类型企业,研发效率相对较低,仅高于国有企业。②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大多数污染密集型产业中存在技术效率的相对进步,反映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存在技术追赶效应;外资企业在多数污染密集型产业中的技术效率相对不变,继续维持相对优势地位;私营企业在5个产业中存在技术相对衰退、5个产业技术效率相对不变;港澳台企业在所有污染密集产业中都存在技术效率相对衰退,这反映了港澳台企业的技术优势正逐步丧失。③在所有污染密集型产业中,各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不强,存在相对的技术衰退,未能赶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速度。基于此,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污染监察力度,加大政府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科研投入,积极鼓励各类型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 [J].
仇方道 ;
蒋涛 ;
张纯敏 ;
单勇兵 .
地理科学, 2013, 33 (07) :789-796
[2]   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路径及引申——基于2000—2011年相关工业产品产量面板数据 [J].
何龙斌 .
经济学家, 2013, (06) :78-86
[3]   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与创新绩效研究 [J].
李光泗 ;
沈坤荣 .
科研管理, 2013, 34 (03) :1-6
[4]   外资异质、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 [J].
马瑞超 ;
张鹏 .
当代财经, 2013, (02) :98-107
[5]   大型企业技术进步推动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 [J].
李柏洲 ;
罗小芳 .
科研管理, 2013, 34 (01) :85-93
[6]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变化趋势 [J].
刘巧玲 ;
王奇 ;
李鹏 .
生态经济, 2012, (01) :107-112
[7]   国际技术转移、异质性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J].
王华 ;
赖明勇 ;
柒江艺 .
管理世界, 2010, (12) :131-142
[8]   中国工业行业外商投资结构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胡小娟 ;
赵寒 .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07) :55-61+88
[9]   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J].
李斌 ;
郭庆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6) :98-102
[10]   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R&D效率和影响因素:1999—2007 [J].
张海洋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1029-1050